400-123-4567

公司动态 分类
李鸿韦个展“和合共生”开幕用陶瓷和不锈钢创造神奇发布日期:2024-08-01 15:20:06 浏览次数:

  11月10日,中国80后艺术家李鸿韦国内首次美术馆个展“和合共生”在龙美术馆(西岸馆)西楼展厅对公众开放,20余件结合了不锈钢和陶瓷碎片的雕塑装置作品吸引了众多目光,策展人王薇称:“零散的结晶釉瓷片与冰冷的不锈钢材料,破碎与完整,共生共存,又对立依赖。”

  展览以艺术家今年最新创作的《嵩高 #1》、《混沌 #1》启幕。《嵩高 #1》似矗立在沙漠中的巨型仙人掌,当代的、工业的不锈钢与历史的、手工的结晶釉瓷片结合,圆润流畅。《混沌 #1》英文The Origin,天地万物的起源本是浑然一体的状态,艺术家选择用蛋的形状来体现,既是旦,也是诞,是升起的太阳,也是诞生,同音异义赋予作品东方的文化内涵。为创作《混沌#1》,李鸿韦砸碎了200多件亲手烧制的结晶釉陶瓷器皿,取合适的陶瓷碎片,一片片嵌在作品上。因为体量过大,作品被拆分成3个部分运到展厅里,又耗费了8天时间重新组装。

  “和合共生——李鸿韦的艺术”展览现场,图为作品《嵩高 #1》,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期:2022.11.10-2023.2.19,摄影:shaunley

  “和合共生——李鸿韦的艺术”展览现场,近处为作品《混沌 #1》,远处为《玄》系列作品,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期:2022.11.10-2023.2.19,摄影:shaunley

  陶瓷在中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隐喻意义。陶瓷是李鸿韦的标志性创作材料,沉迷烧瓷也是他的生活乐趣,在北京的工作室里,李鸿韦有7个窑炉,最多时一炉烧3件陶瓷器皿。满意的才被他留下来,烧裂、烧炸甚至釉色不好看的,都被他亲手砸碎。而100件里,只有约10%才是李鸿韦“觉得真正有价值的,达到博物馆收藏级别”。

  本次展出的三件结晶釉陶瓷器皿《冬瓜瓶》、《橄榄瓶》、《观音瓶》,就是幸存的10%,全靠艺术家本人人工调节升温速度、温度高低、烧制时长等,以达到不同纹样、不同色泽的目的。这系列陶瓷器皿也被大英博物馆、以色列国家博物馆、哈佛艺术博物馆、耶鲁美术馆、艾弗森艺术博物馆、卡内基艺术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图为李鸿韦手工烧制的陶瓷器皿,被大英博物馆、以色列国家博物馆、哈佛艺术博物馆、耶鲁美术馆、艾弗森艺术博物馆、卡内基艺术博物馆等收藏。

  紧邻陶瓷器皿的是一组《屴》系列,传统陶瓷边缘被切割成流动的波浪纹,瓷器本身质韫珠光的特性与不锈钢如镜鉴般光亮的表面和谐地组合在一处。手工锻造的不锈钢板,按照陶瓷不规则的外形,切割、焊接,两种材料完美结合,毫无违和之感。结晶釉绚烂的图案与雕塑简约的造型间的反差,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视觉层次。

  “和合共生——李鸿韦的艺术”展览现场,图为《屴》系列作品,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期:2022.11.10-2023.2.19,摄影:shaunley

  继续往展厅内部走,《玄》系列被细细的钢索悬挂在展厅中,雕塑上部的不锈钢结构仿佛被牵扯变形,呈现出向上升腾的轻盈态势;而瓷器下方的不锈钢部分,则似水滴在重力吸引下,缓缓垂落。陶瓷本身的脆弱性所隐含的对稳定和平衡的需求,与悬于一线这一看似冲突的展现手法,给观者造成了更为强烈的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和张力。

  作品名称《玄》,李鸿韦利用了中国语言文字所特有的“谐音双关”的特性,以“悬”的方式,隐喻“玄”的哲理,从而完成了从对作品材料和技艺的关注,到对内在观念传达的转化。《道德经》言,“玄而又玄,众妙之门。”《玄》不仅在文字和视觉、传统与当代之间打开了互动之门,也以一种谐趣而巧妙方式,开启了观者的文化记忆之门。

  “和合共生——李鸿韦的艺术”展览现场,图为《玄》系列作品,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期:2022.11.10-2023.2.19,摄影:shaunley

  动态装置作品《破碎中重生》被安排在一个独立的展厅空间中,生锈的铁片傲立在作品顶端,立出了作品的棱角,也立出了人与自然对抗的锋芒;瓷以碎片的形式布满在不锈钢架和锈铁片表面,给予作品一个零散且温和的基调,它提醒了东方文明曾经的辉煌与落寞。不锈钢作为支架出现,它纤细、隐秘,但因撑起了来自不同历史时期的物质材料而形成了作品的整体架构。在这里,时间也被涂上了色彩。锈铁表面的黄色厚重且质感粗糙,散出时间的苍味。瓷片表面的黄与孔雀蓝花纹色彩夺目,有盛世的气派。青绿的瓷片留下了一抹宋代独有的韵味。

  “和合共生——李鸿韦的艺术”展览现场,近处为作品《混沌 #1》,远处为《玄》系列作品,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期:2022.11.10-2023.2.19,摄影:shaunley

  李鸿韦,《破碎中重生》,烧制瓷土、不锈钢、铁板等,270 ×85×200cm,2015-2018

  顺着楼梯上到二层,左侧空间展出了两组作品:《未来主义》、《平衡的寓言》。《未来主义》从《玄》系列作品中衍生而来,巨大的不锈钢倒置在展厅中,所有重量依靠一个点固定。轻盈与沉重,锈与不锈,透与不透,矛盾共生。《平衡的寓言》,结晶釉瓷与不锈钢的连接处完美、不露痕迹,整组装置线条简明清晰。

  “和合共生——李鸿韦的艺术”展览现场,左侧为作品《平衡的语言 #31》,右侧为作品《未来主义》,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期:2022.11.10-2023.2.19,摄影:shaunley

  楼梯右侧空间,入口处是高2.6米的《屴》作品,不锈钢被锻造成倒置的锥形,材料的重量和造型的不稳定给观者带来的心理压力,在作品流畅而舒缓的线条中被消解。继续往内部走,则到了本次展览的终点:两件《混沌》系列作品,观众仿佛观看了一场大戏,以《混沌》启幕,又以《混沌》系列收尾,在历史与当代、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中感受到李鸿韦的哲学思考。

  “和合共生——李鸿韦的艺术”展览现场,图为作品《碎片系列-屴 #3》,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期:2022.11.10-2023.2.19,摄影:shaunley

  “和合共生——李鸿韦的艺术”展览现场,图为《混沌》系列作品,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期:2022.11.10-2023.2.19,摄影:shaunley

  李鸿韦,生于1980年,当代艺术家,工作、生活于北京和纽约。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费城艺术博物馆、以色列国家博物馆、哈佛艺术博物馆、耶鲁美术馆、美国综合艺术博物馆、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罗德岛设计学院艺术博物馆、艾弗森艺术博物馆、卡内基艺术博物馆、唐博物馆、卡拉马祖美术馆、克罗克艺术博物馆、新奥尔良艺术博物馆、肯塔基大学艺术博物馆、阿尔弗雷德大学陶瓷艺术博物馆、瓦萨学院艺术博物馆、圣安吉洛美术博物馆、和美术馆等国际知名美术馆永久收藏;作品曾在多个重要艺术机构展出,包括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费城艺术博物馆、新墨西哥艺术博物馆、宾夕法尼亚大学福克斯美术馆、卡拉马祖美术馆、肯塔基大学艺术博物馆、爱尔兰都柏林古堡,以及美国大使馆等。

  李鸿韦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07年毕业于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纽约州立陶瓷学院陶艺系。作为访问艺术家,李鸿韦曾多次受邀到高校讲座,包括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

  原标题:《LONG重磅 李鸿韦个展“和合共生”开幕,用陶瓷和不锈钢创造神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